五篇Nature盘点生物学最新前沿
■ 癌转移研究的新进展:
Cell子刊:肿瘤微环境对癌转移的重要影响 乳腺癌细胞从原发瘤转移到机体其他位点,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哈佛医学院BIDMC的研究团队发现,转录因子FOXP2(也称为语言基因)居然与乳腺癌转移有关。这项发表在Cell Stem Cell杂志上的研究显示,当FOXP2被沉默时乳腺癌细胞能获得多种恶性特征。 康毅滨教授Cancer Cell解析癌转移机制 癌转移的发生往往是始于一个胚胎发育程序的激活,即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化(EMT)。转录因子SNAIL能促进EMT的发展,引发相关的病理学特征。为此,普林斯顿大学的科学家们深入解析了SNAIL的翻译后调控机制,并将研究成果发表在九月八日的Cancer Cell杂志上。这篇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普林斯顿大学的康毅滨教授。 华人学者Nature子刊发表突破性癌症成果 乳腺癌很容易扩散到骨骼、肺部、肝脏、淋巴结和大脑。微转移是癌症扩散最早的标志之一,但标准方法难以检测到这么微小的变化。为此,凯斯西储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磁共振成像(MRI)技术。他们将自己开发的化学造影剂与MRI联合使用,能检测到乳腺癌的微转移事件。 JCB封面:癌转移,犹如水银泻地 研究人员发现,侵袭性的细胞能够转变为类似液体的状态,以便在机体内的狭窄管道中前行。这一转变由一种化学信号触发,阻断这样的信号就能够阻止癌细胞的转移。这项研究于七月七日发表在Journal of Cell Biology杂志上。
■ 人们对炎症的新认识:
Nature:炎症为癌转移引路 黑素瘤是最致命的一种皮肤癌,其主要风险因子是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一旦黑素瘤从原发位点转移到远端的器官,这种癌症就很难控制了。到底是什么导致黑素瘤的扩散呢?科学家们将黑素瘤暴露在紫外线照射之下,发现紫外线引起的炎症反应会促使黑素瘤发生转移。 中国科技大学Cell发表免疫学新成果 中国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被称为多巴胺(Dopamine)的神经递质可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inflammasome )控制全身炎症反应。这一重要的研究发现发布在最新一期(1月15日)的《细胞》(Cell)杂志上。 曹雪涛院士Nature发布表观遗传重要成果 炎症是机体对病原菌等刺激物产生的免疫应答,其主要特征是大量免疫细胞进入感染区域。炎症受到遗传和非遗传因素的共同影响,表观遗传在炎症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中国医学科学院、第二军医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Tet2可以通过招募Hdac2特异性抑制IL-6来消退炎症。 Nature:饮食、微生物组与自身炎症性疾病 St. Jude儿童研究医院的科学家们发现,饮食诱导的肠道菌变化能对免疫应答产生影响,改变机体对自身炎症性疾病的易感性。这项研究发表在近期的Nature杂志上,为人们展示了肠道菌对人体健康的具体影响。
■ 生物技术治疗人类疾病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