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通

生物通首页 > 今日动态 > 专题总汇 > CRISPR功能研究入门指南


        CRISPR激活(CRISPRa)和CRISPR抑制(CRISPRi)特别适合分析非编码RNA的具体功能。最近The Scientist杂志联合CRISPR的开发者和使用者共同编写了使用CRISPRa和CRISPRi的入门指南,帮助研究者们更好的研究和调节基因组的编码和非编码区域。

CRISPR功能研究入门指南(CRISPRi)
CRISPR功能研究入门指南(CRISPRa)
CRISPR功能研究入门指南(非编码RNA)



      CRISPRi研究成果


Cell重要成果:基因表达沉默新技术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借用细菌抵抗病毒的系统,开发了一种更精确关闭基因的方法,并将其命名为“CRISPR干扰”。这一重要成果发表在《细胞》(Cell)杂志上。

Cell新突破:CRISPR技术助力转录调控研究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伯克利分校等处的研究人员在Cell杂志发表文章指出,CRISPR技术可以用于真核细胞转录调控研究,CRISPRi有望成为真核细胞基因表达精确调控的一种通用工具。

华人学者齐磊:比CRISPR-Cas9更优的CRISPRi
结合21世纪最强大的两种生物学工具,Gladstone研究所的科学家第一次采用CRISPR-Cas9系统的变种技术,在多能干细胞iPSC及其衍生的心脏细胞中失活了一些基因。

华人学者Cell子刊发表CRISPR重要成果
麻省理工的研究人员通过CRISPR干扰(CRISPRi)调控基因表达,改变了多形拟杆菌的代谢能力及其对抗菌肽的抗性。研究表明,CRISPRi和重组酶系统可以在小鼠肠道的多形拟杆菌中起作用。这项研究为人们提供了改造肠道菌所需的遗传学元件和设计蓝图,有助于利用共生菌监控肠道微生物组,或者向微生物组递送治疗性药物。



      CRISPRa研究成果


张锋Nature发表重要突破:用 CRISPR启动基因
麻省理工的科学家们对目前最热门的基因编辑系统CRISPR/Cas9进行了改造。现在,人们可以用这一技术在活细胞中有效启动任何基因。改造后的CRISPR技术能快速对整个基因组进行功能筛选,帮助人们鉴定涉及特定疾病的基因。张锋等人就通过这种方式鉴定了让黑色素瘤细胞抵抗癌症药物的几个基因。

著名遗传学家获重要突破:Cas9随心所欲地激活基因
就基因表达而言,人们主要还是一次研究一个基因。哈佛大学Wyss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著名遗传学家George Church的领导下利用CRISPR/Cas9系统开发了一种革命性技术。该技术可以揭示一连串基因回路对生物过程的影响,也可以精确指导干细胞分化,生成再生医学所需的移植器官。

Nature子刊:用CRISPR操控表观基因组
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新方法。他们用CRISPR操控表观基因组,特异性激活启动子和增强子,并由此精确控制基因的表达活性。



      CRISPR助力非编码RNA研究


武大学子开发CRISPR新技术探索非编码区域
CRISPR筛选可以用来在基因组非编码区域中寻找功能性元件。不过这样的应用需要高度覆盖又简单实用的自定义sgRNA文库。耶鲁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名为Molecular Chipper的新技术。该技术能够针对指定基因组区域生成密集覆盖的sgRNA文库。

清华大学首席科学家Cell子刊:CRISPR/Cas9助力lncRNA研究
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在Cell Stem Cell杂志上发表了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新成果。他们通过这一技术发现,在胚胎干细胞分化过程中lncRNA Haunt及其基因组位点在调控HOXA基因中发挥了相反的作用。

卢冠达博士:用CRISPR揭示非编码RNA的秘密
目前许多非编码RNA的具体功能和作用机制还鲜为人知。美国麻省理工的副教授卢冠达(Timothy Lu)在七月十六日的Molecular Cell杂志上发表文章,阐述了一项最新技术在非编码RNA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

Nature Methods:RNA牛人用CRISPR打造研究利器
为了更好的研究ncRNA功能,哈佛大学的科学家们以CRISPR为基础打造出了一个定向的RNA定位法,可以将大片段RNA带到特定的DNA位点。这项研究发表在六月一日的Nature Methods杂志上,文章通讯作者是RNA领域的著名青年科学家John Rinn博士,他曾被评为2009年美国国内撼动科学界的青年英才。

北京中医药大学朱跃兰教授:用CRISPR介导基因组编辑miRNA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称,她们用CRISPR/CAS9技术对miRNA-155进行基因组编辑,成功抑制了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中的促炎性细胞因子生成。这项研究工作发布在《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杂志上。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info@ebiotrad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