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发表最新综述:中国冷冻电镜成果
清华大学生科院的施一公教授发表综述:“Biological cryo-electron microscopy in China”,回顾了冷冻电镜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描述了目前的发展状态,并展望了这种技术将会为生物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专访尹长城教授:技术发展带来革命性突破
细心的读者或许已经发现,近几年结构生物学领域的许多重要成果都来自冷冻电镜(cryo-EM)。如今,冷冻电镜已经成为结构生物学领域炙手可热的研究工具。那么,冷冻电镜为何吸引了这么多生物学研究者的目光?技术突破又对结构生物学产生了怎样的冲击呢?生物通有幸邀请到冷冻电镜专家尹长城教授来和大家聊一聊。
转折性技术横空出世,冷冻电镜后继有人
哈佛大学怀斯(Wyss)生物启发工程研究所的Peng Yin团队天才般地将DNA纳米技术与显微成像技术统一在了一起。他们开发的以DNA纳米技术为基础的新方法允许重复、不损毁地持续记录独特的条形码分子对,直到绘制出其组分和结构的详细图像。
冷冻电镜:一次又一次的分辨率突破
冷冻电镜达到3 Å的分辨率,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成就,标志着结构生物学进入新时代。那些一直在用X射线晶体学来实现原子分辨率的研究人员也开始涌向冷冻电镜,试图以此来分析那些不适合结晶的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