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通
 
2017年诺贝尔奖揭晓
 
专题摘要: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2017年诺贝尔奖揭晓仪式将于10月2日起陆续举行。
今年的自然科学类奖项中规中矩……

生物通首页 > 今日动态 > 专题总汇 >2017年诺贝尔奖揭晓

 
头条新闻:
 


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再次颁给革新性项目:细数多项荣膺诺奖的技术

近几年来我们对“冷冻电镜(Cryo-EM)这个名词越来越熟悉,这可能与包括清华大学生科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组等在内的中国科学家所取得的成果有关。这种革新性的技术为生物化学研究领域带来了一番新的面貌,而且这也并不是诺贝尔化学奖第一次颁给了生物学技术,如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因在“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的科学家。



生物钟都已经获得诺贝尔奖了,你还在熬夜?

熬夜或经常倒时差造成的不规律睡眠习惯可能会引发严重健康问题,增加患上乳腺癌、心脏病、糖尿病、抑郁、肥胖等疾病的几率。但是一些人还是不以为然,认为所谓“生物钟”的概念子虚乌有,并没有物质基础。

10月2日,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3位美国科学家Jeffrey C. Hall, Michael Rosbash和Michael W. Young获奖。获奖理由是“发现了调控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


 
最新消息:
 


生命时钟的振荡器——解读2017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果



从蓝绿藻到真菌、从植物到动物,地球生命普遍拥有一套内置的时钟,以24小时为周期调节生理活动,以适应我们这颗行星的自转和昼夜变化。获得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三位科学家,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生命时钟怎样“滴答”走动。


诺贝尔奖提高奖金 授予获奖者740万元



瑞典的诺贝尔基金会宣布,将今年诺贝尔奖各奖项的奖金提高100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82万元),向获奖者给予900万克朗(约合人民币740万元)。


跟随诺奖的脚步 Cell子刊报道冷冻电镜过焦成像新方法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宏伟教授领导的研究组,在Structure在线发表题为“利用球差矫正冷冻电镜和电压相位板技术在过焦状态下解析近原子分辨率蛋白结构”(Near-Atomic Resolution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in Over-Focus with Volta Phase Plate by Cs-corrected Cryo-EM)的冷冻电镜方法学研究论文。该研究成果首次提出并使用过焦成像技术获得高分辨蛋白质结构,是冷冻电镜成像理论方面的新方法,同时此方法也为球差矫正技术和相位板技术在生物冷冻电镜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本届诺贝尔奖得主:
 

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3位美国科学家Jeffrey C. Hall, Michael Rosbash和Michael W. Young获奖。获奖理由是“发现了调控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

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
瑞士科学家Jacques Dubochet、美国科学家Joachim Frank以及英国科学家Richard Henderson,以表彰他们在冷冻显微术领域的贡献。


 
冷冻电镜备受关注:
 

施一公发表最新综述:中国冷冻电镜成果
清华大学生科院的施一公教授发表综述:“Biological cryo-electron microscopy in China”,回顾了冷冻电镜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描述了目前的发展状态,并展望了这种技术将会为生物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专访尹长城教授:技术发展带来革命性突破
细心的读者或许已经发现,近几年结构生物学领域的许多重要成果都来自冷冻电镜(cryo-EM)。如今,冷冻电镜已经成为结构生物学领域炙手可热的研究工具。那么,冷冻电镜为何吸引了这么多生物学研究者的目光?技术突破又对结构生物学产生了怎样的冲击呢?生物通有幸邀请到冷冻电镜专家尹长城教授来和大家聊一聊。

转折性技术横空出世,冷冻电镜后继有人
哈佛大学怀斯(Wyss)生物启发工程研究所的Peng Yin团队天才般地将DNA纳米技术与显微成像技术统一在了一起。他们开发的以DNA纳米技术为基础的新方法允许重复、不损毁地持续记录独特的条形码分子对,直到绘制出其组分和结构的详细图像。

冷冻电镜:一次又一次的分辨率突破
冷冻电镜达到3 Å的分辨率,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成就,标志着结构生物学进入新时代。那些一直在用X射线晶体学来实现原子分辨率的研究人员也开始涌向冷冻电镜,试图以此来分析那些不适合结晶的分子。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info@ebiotrad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