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王牌聚焦:诺贝尔奖与中国诺贝尔奖

【字体: 时间:2016年09月30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再过几天,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就要公布了,所以说接下来的国庆假期也可以称为诺奖七天乐,虽然大部分的我们都只是围观看个热闹,但不可否认一些学者说到没错:“10月的第一周,全球都在关注于科学,这很好。”

  

生物通报道:再过几天,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就要公布了,所以说接下来的国庆假期也可以称为诺奖七天乐,虽然大部分的我们都只是围观看个热闹,但不可否认一些学者说到没错:“10月的第一周,全球都在关注于科学,这很好。”

在离国外诺贝尔奖这一最高科学奖项公布前半个月时间里,“中国诺贝尔”揭晓了,作为国内首个由民间发起的诺贝尔级别奖项——“未来科学大奖”(Future Science Prize)要求获得者所获奖工作必须主要是在大中华地区完成。今年的奖项设“生命科学奖”与“物质科学奖”两个奖项,奖金各为100万美元。

其中生命科学大奖颁给了香港中文大学李嘉诚健康科学研究所的卢煜明(Dennis Ming Yuk Lo)教授,他发现可以从母亲血液中提取到胎儿DNA。卢教授早在1997年就发现了孕妇外周血中存在游离的胎儿DNA,并发展出了一套新技术来准确分析和度量母亲血浆内的胎儿DNA,被誉为无创DNA产前检测的奠基人。曾获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奖,2011年当选英国皇家学会院士,2013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同时,卢煜明教授亦将有关技术引伸至其他不同的范畴,例如癌症、心脏病等。2014年11月,卢煜明在接受《MIT technology review》采访时表示,他正在开发一种新的癌症检测技术,通过研究释放到血液中的DNA,在癌症的早期阶段发现他们,而那时疾病相对容易治疗。这种检测只需要1,000美元左右(卢煜明教授开发癌症检测新技术)。

对此卢煜明教授表示,高知名度的奖项可能会给新一代的中国学生带来关于探索发现的故事。他说:“科学发现的故事,是激发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的一个有力工具。”同时他表示,在他年轻的时候,Watson和Crick发现了DNA双螺旋,激发了他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去年,中国庆祝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科学奖。这个奖项授予给了中国医学科学院的药理学家屠呦呦教授,她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已经超过了四十年。这一喜讯也带来了更多思考:为什么没有更多的中国科学家获奖?当前的中国科学基金制度是否能激励获得这个奖项所需的创造力?(卢煜明获生命科学大奖

今年的诺贝尔奖即将拉开序幕,从汤姆森路透的“引文桂冠奖”中再次看到了癌症免疫疗法和CRISPR技术的身影,去年这一奖项预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Jennifer Doudna和Emmanuelle Charpentier 将会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理由是他们发明了CRISPR–Cas9 技术。但今年又认为Broad研究院的张锋,以及哈佛医学院的George Church可能会获得桂冠,今年的理由又是这两位科学家在小鼠细胞和人体细胞中应用CRISPR–Cas9 技术的贡献(CRISPR将成为诺贝尔奖的赢家吗 )。到底最后花落谁家呢,谜底未揭开,谁也不清楚。

而对于多年入选Science年度十大科学突破的癌症免疫疗法,30多年历史的治疗方法经历巨变,终于确定了它的潜力,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令人鼓舞的效果。

这种治疗方法正在迅速证明,自己是对抗癌症的有力武器。研究人员也在不断提高这种治疗的效力,力图使更多的癌症患者能够从中获益。不少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将多个免疫疗法联合使用的效果,例如将免疫检验点阻断和过继T细胞疗法结合起来,或者将癌症疫苗和细胞因子治疗结合起来。

去年的“拉斯克临床医学奖”颁给了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James P. Allison,而他获奖的理由就是开发出了不同于传统治疗的高度特异性的新癌症疗法。

Allison并非以特异的肿瘤作为靶标,而是将他的研究焦点放在了一种叫做CTLA-4的特异蛋白质上,CTLA-4抑制了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的能力。他发现如果阻断CTLA-4,则可以“释放”免疫系统中的T细胞,使之能够攻击肿瘤。由于这种疗法最初并非指向某种特定的肿瘤,这种策略有望应用于广泛的癌症。就目前来说,其已经帮助了成千上万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

(生物通:王蕾)

我来说两句
0  条评论    0 人次参与
登录 注册发布
最新评论刷新
查看更多评论 > >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新闻专题

生物通首页 | 今日动态 | 生物通商城 | 人才市场 | 核心刊物 | 特价专栏 | 仪器龙虎榜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