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开“为什么雄性产生精子,而雌性产生卵子”之谜
投票率:70.3% [得:5976票 共:8499票]
“为什么雄性产生精子,而雌性产生卵子”这个生物学原初性问题就好像是数学里的哥德巴赫猜想一样耐人寻味,一直以来这个问题并未得到很好的解释,在2006年春天,著名学术杂志——Science杂志(3月31日)和PNAS杂志(2月21日)分别刊登了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突破:科学家们发现视黄酸(Retinoic acid)可以引起减数分裂,而减数分裂开始的时间会决定一个发育中的生殖细胞是朝雄性还是雌性的方向发展,这说明人类对于自身的认识又前进了一步,而且对于这个极其重要的过程的解析不仅具有理论上的意义,而且也可以为一些实践应用提供基础,比如帮助治疗不育不孕症,以及癌症研究,还可以用于病虫害防治方面。(生物通张迪)
相关新闻:两篇文章解开生物学“哥德巴赫”猜想
2、首次发现动物癌症可以传染
投票率:70.3% [得:5973票 共:8499票
英国伦敦大学科学家在2006年8月11日的《细胞》杂志上报告称,他们研究证实一种恶性肿瘤能在狗之间传播,而此前医学研究一直认为癌症不具备传染性。虽然迄今还未发现人类癌症可在人际间传播,但这次他们收集的大量证据最终证实狗身上的这种疾病在同类间具有传染性,另外还有证据显示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上的有袋目动物中可能也存在一种传染性癌症。科学家表示,这些对人类是个提醒。(生物通杨遥)
相关新闻:动物癌症可传染! 这对人类是个提醒
3、世界首次RNAi临床试验初获成功
投票率:69.4% [得:5896票 共:8499票]
RNAi技术无疑是本年度的一个大热点。2006年6月,美国一项研究显示,导致老年人失明的最常见病因——老年性黄斑变性(AMD),能够通过siRNA分子来对付。这些结果是由评估RNAi(RNA干扰)疗法对人类患者效果的首次临床试验获得。这项临床试验检测了一种叫做Bevasiranib的药物对患有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效果。斯坦福大学的RNAi专家Mark Kay指出,这项试验的成果是RNA疗法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而且他还预言RNAi在不久后就可能用于临床治疗。(生物通杨遥)
相关新闻:RNAi治疗的里程碑:世界首次RNAi临床试验获成功
4、中国科学家参予的人类3号染色体测序完成
投票率:66.4% [得:5644票 共:8499票]
人类基因组计划(HGP)是当代生命科学一项伟大的科学工程,这项于1990年正式启动的宏大项目奠定了21世纪生命科学发展和现代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化的基础。我国在1993年也启动了相关研究项目,1999年在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开始承担了其中1%的测序任务。2006年4月我国科学家与英国,美国等处的科学家们一起在著名的权威期刊《Nature》杂志上公布了人类3号染色体的DNA测序结果和分析说明,标志着我国在基因组研究方面的重要进步。(生物通张迪)
相关新闻:杨焕明:3号染色体测序分析结果在《自然》公布
5、颠覆已有结论:人类差异性基因从0.1%增加至10%
投票率:64.7% [得:5503票 共:8499票]
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工作框架图以及单核苷酸多态(SNP)分析,科学家们认为地球上每个人彼此的DNA序列99.9%都是相同的,仅存在0.1%的差异,然而2006年11月公布的一张全新的人类基因组图谱: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图谱却告诉我们,人类的DNA差异高达10%。CNVs包含了成百上千的基因,疾病位点,功能性因子和segmental duplications,比SNPs有更多的核苷含量(nucleotide content),因此也从另一方面,技术角度说明了这一新图谱的发现对于研究遗传差异的意义。(生物通张迪)
相关新闻:《自然》等4篇头条文章:第一张人类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图谱
遗传变异:我们之间的差异可能比想象的还要大
6、继黄禹锡事件后,《科学》杂志再次陷入论文造假泥沼
投票率:64.5% [得:5482票 共:8499票]
2006年12月1日,《科学》杂志报道,其发表的另一篇“重大突破”论文再次掀起波澜,论文作者涉嫌造假,这是即黄禹锡《科学》杂志造假事件之后的又一特大造假案。密苏里大学生物学家R.Michael Roberts等于2006年2月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有关早期胚胎发育的论文,打破传统观点,认为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单个分裂球之间是不同的。论文发表不久,便有同行质疑文章中的3张图片有造假之嫌。两次间隔不久的造假案,不得不使人们再次向《科学》的论文评审机制投以疑惑的目光。据悉,《科学》杂志主编已经表示,将接受调查小组建议,重整论文评审程序。(生物通小粥)
相关新闻:《Science》接受调查组建议,欲重整论文审核程序
《自然》再披《科学》文章造假
《科学》一著名文章被疑造假
7、首次证明每个脑细胞都有自我更新能力
投票率:55% [得:4675票 共:8499票]
一直以来,脑细胞被认为是不可再生的。佛罗里达大学McKnight大脑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在2006年8月16日电子版《Development》一篇研究报告中则表示,人类普通成熟大脑细胞拥有与干细胞一样的自我更新能力。此项研究首次证明了人类普通脑细胞具有分化为不同类型细胞的能力。在小鼠体内,研究人员能够使来自癫痫症患者的脑成熟细胞分化出新的脑组织,并且能够在培养基中诱发人类脑细胞产生大量的新脑细胞。(生物通杨遥)
相关新闻: 首次证明每个脑细胞都有自我更新能力
8、美国研究人员发表癌症基因组测序结果
投票率:35% [得:2977票 共:8499票]
美国国立癌症研究协会于2005年8月宣布准备为期三年的癌症基因组计划,当时被认为不现实。2006年9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Sidney Kimmel综合癌症中心Ludwig中心、霍德华休斯医学院、南加州大学医学院等顶级实验室在《科学》杂志中公布说已经完成了乳腺癌和结肠癌中13,023个编码蛋白的基因的测序工作,这项“意外”的成果不仅为与癌症有关的突变提供了独有的视角,而且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能的新靶标、为癌症基因组计划提供了参照。(生物通小粥)
相关文章:本期《科学》顶级研究所:癌症基因组测序结果
9、视网膜细胞移植获突破性进展
投票率:34.7% [得:2946票 共:8499票]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和伦敦穆尔菲尔德眼科医院等机构的科学家发现,失明老鼠接受视网膜感光细胞移植手术后,恢复了部分视力。这一研究结果2006年11月9日发表于英国杂志《自然》上。专家认为,研究结果“惊人”,为盲人通过手术重见光明开启了希望之门。
来自伦敦大学学院和伦敦穆尔菲尔德眼科医院等机构的9名研究人员从3到5天大的幼鼠眼中取出视网膜感光细胞前体,将它们移植进因先天基因缺陷而失明的老鼠眼中。这类盲鼠的病况和人类因黄斑变性致盲的情况相似。研究首次证明,移植后的感光细胞能自我调整,与视神经连通实现视网膜与大脑视觉中心的正常“交流”。
(生物通杨遥)
相关新闻: 《自然》杂志连续多篇文章报道眼睛疾病研究成果
10、小分子RNA家族新成员:piRNA
投票率:33.9% [得:2879票 共:8499票]
在2006年6月4日《Nature》在线版上,出现了一个哺乳动物小分子RNA新成员——piRNAs(Piwi-interacting nucleotides),这种小RNAs在发育精子研究中已经发现对于合子形成的复杂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其意义正如洛克菲勒大学的Thomas Tuschl教授所说的,“如果piRNAs研究趋势与microRNAs相似的话,那么生物界将会由这些从事piRNA未知领域研究的科学家们带来一股研究新浪潮。”(生物通张迪)
相关新闻:掀起小分子RNA研究新浪潮 :全新RNA
小分子RNA家族新成员:piRNA
实验室主任PNAS文章紧跟小RNA研究浪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