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新一代单细胞光遗传技术
MIT光遗传先锋团队开发出一种全新的作用于单个工程光敏神经元细胞,进一步改善了神经元控制的精确性,引领光遗传学发展。 -
2、基因编辑人类胚胎
一个由中美韩三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多个活体人胚胎中纠正了引发一种疾病的基因突变.......
-
3、生物钟研究荣膺2017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从蓝绿藻到真菌、从植物到动物,地球生命普遍拥有一套内置的时钟,以24小时为周期调节生理活动,以适应我们这颗行星的自转和昼夜变化。获得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三位科学家,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生命时钟怎样“滴答”走动。
-
4、华人领导团队创建世上首款DNA机器人
9月15日,华人青年学者钱璐璐领导团队用DNA打造1/1,000,000毫米的微型机器人,自动在二维表面行走,捡起某些分子放到指定位置的DNA机器人,荣登《Science》封面。
-
5、首个CAR-T细胞药物获批上市
首个基因治法CAR-T细胞药物为白血病患者带来了新希望。这款来自诺华公司的Kymriah(tisagenlecleucel),主要用于治疗3岁-25岁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复发性或难治性患者, 一次治疗能让83%的患者进入完全缓解! -
6、青年科学家的“出走”引发哗声一片
今年上半年,一则关于国内学者颜宁受聘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消息引发了颇多关注,原因无非就在于这与近年来不少知名科学家回国的消息背道而驰。此外,圈内沸沸扬扬讨论的一个焦点就是颜宁在2014年发表的一篇博文:一份失败的基金申请……
-
7、合成生物学突破!科学家创造本不存在的碱基,实现活细胞蛋白表达
在过去的几十亿年里,生命体所采用的DNA“语言”十分贫乏,今年一组Scripps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打破了常规,给生物学有限的词典中增加了新的“字母”,他们在大肠杆菌细菌细胞的DNA中,加入了两种外源化学碱基,之后细胞再将这些非天然氨基酸插入到荧光蛋白中,完成了活细胞DNA转录与蛋白翻译。 -
8、从生理角度,早生孩子和晚生孩子,到底哪个好?
今年《Nature》和《Nature》子刊发文表示,“女人生孩要趁早后代聪明又健康”和“儿子智商主要遗传妈妈”的观点都是谬论。相反,年长妈妈的后代身体指标越健康;爸爸年龄越大、智商越高,儿子的天才指数更高。
-
9、长生不老药即将开展人体试验
长生不老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杀死体内的僵尸细胞已经证明是一种强大的抗衰老策略。今年,科学家耗时多年苦心开发的强大防衰老药“senolytics”将在人类身上展开测试。投TA一票 -
10、“CRISPR导致基因突变”论战持续升温
从2015年走到今天,CRISPR-Cas9技术红得发紫,但今年《Nature Methods》发表了一篇题为“体内CRISPR—Cas9编辑引发不可预测基因突变”的文章,这是目前为止关于CRISPR工具的……
-
11、单细胞RNA测序最新技术现已上市
今年8月,张锋团队在《Science》发表文章,攻破了单核RNA测序大规模应用障碍。9月,团队和Dolomite Bio公司宣布同款“DroNc-Seq”高通量单核RNA-Seq芯片现已正式上市,欢迎全球采购。
-
12、首个不需引物的DNA聚合酶
长久以来公认DNA聚合酶不能仅以核苷酸底物从头合成DNA,必须要在一段特定长度的DNA或RNA引物末端开始聚合DNA。而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哈佛大学,日本地球海洋科技局的研究人员近期发现了自然界已知的第一个不需要引物的DNA聚合酶,这不仅在聚合酶进化研究中有重要意义......
-
13、第一次发现年轻血液能改善老年大脑的功能
吸血的故事似乎只在吸血鬼电影中出现过,但是近年来报道的年轻血液抗衰老成果却不断吸引着大众的眼球,今年Nature公布了这方面的又一重要成果:科学家发现将新生儿人体血浆注入到老年小鼠的静脉中,能改善了小鼠在迷宫中识别方向的能力,并且小鼠能学会避免产生痛苦电击的区域。 -
14、三代测序组合技术引领基因组测序新风潮
过去十多年间基因组测序令生物学研究的许多领域焕然一新,但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对基因组测序的要求越来越高,三代测序技术应运而生,并且通过将 Pacbio + BioNano + Hi-C + Illumina多级层组合在一起,科学家能从头合成组装出染色体水平的基因组,这将成为未来基因组测序的新标杆。
-
15、第二类癌症免疫疗法
就目前新一代癌症免疫疗法的成功案例来说,大多并不是指的免疫系统的整个疾病战斗战场,这些治疗主要是作用于适应性免疫系统,即对外来和患病细胞进行精确攻击的特化细胞。但免疫系统还有另一个“手臂”,也就是先天性免疫系统…… -
16、史上最宏大的地球生物基因组计划正式拉开帷幕
继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生命科学领域又将迎来一件大事——比人类基因组计划更宏大的地球生物基因组计划(Earth BioGenome Project, EBP)即将启动,目标是破译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基因组。
-
17、寨卡病毒感染导致小头病的原因
2015年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播散蔓延的寨卡病毒感染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的机制,终于被破解了。9月28日秦成峰研究员与许执恒研究员在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杂志向世界宣布了寨卡病毒引发小头症的关键所在。 -
18、适合人类器官移植的转基因猪问世了
猪是一种可能的移植器官的来源,因为它们器官大小与人类比较接近,并且具有相似的生理学特征。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创造出其组织不会在人体内引起免疫应答的转基因猪,如今这个梦想竟要实现了!
-
20、根治癌症发力年
今年癌症研究成果格外引人注目,各领域英雄大显神通。其中最为瞩目的是西北大学的科学家,他们意外地发明了一种 “染色质保护疗法”......
-
21、抗HIV转折点:让治疗像避孕一样简单
一款富含三种抗逆转录病毒(ARV)的“最佳组合”药丸,每天1粒,全年服药费用仅75美元,即将用于南非和肯尼亚HIV感染者的治疗工作,这款完美药物将改变HIV的流行病属性。投TA一票 -
22、中国科学家取得重磅成果:酿酒酵母基因组合成Sc2.0计划
能否在实验室构造具有生命特性的细胞一直是一个重要挑战,在今年公布的Sc2.0最新成果中,中国科学家完成了酿酒酵母十号染色体、十二号染色体的人工合成,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
23、2016年一项“人类寿命极限”的研究受质疑:人到底能活多久?
去年一篇指出“人们寿命的自然极限为115岁”的文章受到了许多关注,成为了大多数主要新闻媒体的头条。今年分子遗传学家Jan Vijg等人分析了上个世纪的全球人口统计数据,提出了质疑,引发学界探讨…… -
24、干细胞治疗里程碑成果——全身皮肤再生
今年,基因工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挽救了一名9岁的男孩,他患有严重的皮肤病。科学家们为此研发了一种将干细胞技术与基因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男孩身体上无大疱区域的皮肤细胞重建皮肤。这项工作既是技术上的成就, 也是如何进行转化医学的一个典范。
-
25、首次实现人工造血!
人类可以在体外生产血液了。20年来,科学家们终于攻破了将成熟体细胞转变成原始血细胞的技术难题, 2017年5月18日《Nature》杂志同期发表两篇文章报道人工造血重大成果。投TA一票 -
26、超越CRISPR的新技术,直接靶向细胞蛋白
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种叫做 Trim-Away 的新方法,Trim-Away可以直接快速剔除任何细胞类型中的蛋白质。这种方法的一大优势在于可以区分蛋白质的不同变体,因此也为疾病的治疗打开了一扇新的门。
-
27、日本人报道第一例异体iPSCs移植手术
2017年3月28日是一个值得被载入史册的日子。日本多家机构打造世界首例异体iPSCs移植手术。眼科主任栗本康夫主刀,历时1个小时,一位60多岁的日本男性接受了来源于其他人的iPS细胞,揭开了iPSCs异体移植新篇章。 -
28、CRISPR工具箱又添新成员
一种新型核酸酶Cas13a(以前称为C2c2)具有独特的性质,华人科学家多角度诠释了Cas13a的新功能。MIT科学家也开发了一款针对CRISPR基因组编辑工具的非病毒传递系统,无毒副作用且成功率高。
-
29、发现蛋白质变性复性的新奥秘
温度超过阈值后,大部分蛋白质都因高温而变性了吗?事实上,科学家们测定了不同细胞总计8000种蛋白质遇热后的变性情况,结果却大跌眼镜,仅80个关键蛋白质的崩解就足以要了细胞的性命。另一组研究团队却反其道而行之,成功让已经变性的复合酶又活了。 -
30、全世界首次发现3D翼龙胚胎
科学家在新疆哈密戈壁下白垩统地层中发现并抢救性采集了一件超过200枚翼龙蛋、胚胎和骨骼化石三维一体保存的重要标本,其中16枚翼龙蛋含有三维立体的胚胎化石,这是全世界首次发现3D翼龙胚胎。
-
31、打破传统认知:坏习惯带来的“意外惊喜”
香烟盒上都印着“吸烟有害健康”,饮酒过度也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危害,这两者都被认为是重要的致癌因素。然而今年的两项研究指出,吸烟引发的突变有助于对抗贫血症,而一位癌症晚期患者为了戒酒而服用的戒酒药双硫仑也帮助他多活了十年…… -
32、Theranos神话破灭,为生物企业带来哪些启示
一个位列全球创新企业排行榜,估值超过90亿美元的公司,一位年轻貌美、从斯坦福辍学的90后总裁,组成了血液检测行业的一段神话。然而,好景不长,这个神话很快被打破。
-
33、人类首次进行体内基因编辑实验 遗传病将有望治愈
今年11月,一位患有亨特氏综合征的患者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接受了一次大胆的治疗:体内基因编辑。这是世界上首次通过体内基因编辑,治疗遗传疾病。 -
34、近486名中国学者参与同行评审造假,受到严肃处理
今年4月,著名学术出版机构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宣布撤销旗下期刊《肿瘤生物学(Tumor Biology)》的107篇中国肿瘤生物学领域论文,涉及中国500多名研究人员,引来哗声一片。投TA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