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云涌,2016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备受瞩目的基因组编辑新技术NgAgo将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推到了风口浪尖。如今,NgAgo的重复性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科学问题,还参杂着学术道德、经费政策等诸多复杂的世俗因素。魏则西,这位因滑膜肉瘤去世的年轻人使百度、莆田系、部队医院成为了众矢之的。这一事件也对国内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2016,科研成果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冲向我们的真实生活。6月份,寨卡疫苗的研制获初步成功。9月份,全球首例“三父母婴儿”诞生。明星技术CRISPR不再局限于基础研究,正在一步一步向临床走去。这一年,科学家们还拿起武器向“伪科学”展开反击。百余位诺奖得主联署公开信,要求绿色和平停止反对转基因。

        生物通自2005年起就开展了年度生命科学领域十大新闻评选系列活动,2016年第十二届“生命科学十大新闻评选”目前已落下帷幕,生物通结合读者评选情况,参考专家意见,最终评选出2016年度的十大新闻,评选结果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2016生命科学十大新闻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CRISPR专利的纷纷扰扰

CRISPR除了上演“科教片”以外,还有“家庭伦理剧”——围绕Broad研究所颁发的专利和仍在审查的加州大学的专利申请,CRISPR知识产权(IP)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今年这一战场出现了新的武器。

CRISPR专利之争出现神逆转
张锋学生爆料其不应获得CRISPR专利
CRISPR女王:她的生命被CRISPR照亮




寨卡病毒的研究突破

寨卡病毒(Zika virus, ZIKV)于1947年通过黄热病监测网络在乌干达寨卡丛林的恒河猴中首次发现,随后在全球爆发,至少66个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寨卡病毒感染病例(WHO),寨卡疫情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Nature惊人发现:寨卡会影响男性生育力?
高福、施一等在寨卡病毒致病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
寨卡疫苗获初步成功




特朗普当选对科学的影响

美国当地时间11月9日,2016年美国大选结果尘埃落定,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Donald J. Trump)被选为美国第四十五任总统。在过去的18个月里,科学界和竞选活动之间几乎没有任何互动。不少科学家表示,特朗普选举为总统,对于科学界来说绝非好消息……

Science:美国科学界对新总统特朗普忧心忡忡
美国大选:特朗普当选对科学的影响
Nature:科学家对美国大选结果持悲观态度




“魏则西事件”为我们带来了更多关于癌症免疫疗法的思考

今年上半年,一位年仅21岁的小伙子魏则西从被检出滑膜肉瘤,到去世用了两年时间。这一事件除了让百度、莆田系、部队医院等成为众矢之的,而且事件的预计后果还包括整治未经审批的干细胞治疗和临床试验,这对于国内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也许会产生无法磨灭的影响。

不能让“魏则西事件”遮盖癌症免疫疗法的光芒
“魏则西事件”之后癌症免疫细胞疗法或迎转机
魏则西事件后—《免疫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自律规范》正式版公布




没有线粒体的真核生物

线粒体是细胞内的膜结合组件,常常被描述为细胞的“动力室”。它们一直被认为是真核生物中生命必不可少的组件,不出意外,每一个已知的真核生物都有线粒体。但是,今年5月12日在《Current Bi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对这一观点提出了挑战。他们发现了一种真核生物,这种生物根本没有包含有线粒体的踪迹。

惊人发现:没有线粒体的真核生物!
Nature线粒体新发现颠覆老观点
为什么我们仍保留线粒体DNA?




全球首例“三父母婴儿”诞生 引发广泛争议

2016年9月27日,Science网站的热门新闻无疑是世界上首个“三父母”婴儿的健康诞生。来自纽约新希望生育中心(New Hope Fertility Center)的医生,在华裔生育学家张进(John Zhang)的带领下,使用了一项有争议的遗传技术——纺锤体核移植(spindle nuclear transfer),来避免一种可能致命的遗传性疾病传递给下一代。除了扩展了体外受精(IVF)程序的范围之外,该技术因为使得出生的婴儿有三个遗传学父母而臭名昭著。

世界首个三亲宝宝诞生华裔医生之手
世界首个三父母婴儿引发科学伦理争议
给鸡蛋换蛋白:解读细胞核移植“三父母”技术




科学怪咖构建最小的基因组

在基因组学和合成生物学领域,Craig Venter一直是先行者。由于在人造人,以及对基因研究等方面的偏执热爱,其因此被戏称为“科学怪人”。今年三月,Venter设计并合成了一个最小的细菌基因组,它只含有维持生命所必需的473个基因。

科学怪咖Science革命性成果:构建最小的基因组



替代Cas9的基因组编辑新技术:NgAgo与其背后的争议纷纷

5月,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等人报道称,他们证实可以利用格氏嗜盐碱杆菌(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的Argonaute来实现DNA引导的基因组编辑。这项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但也引发了不少争论,至今实验是否能重复尚待进一步探讨。

河北科技大学Nature子刊:替代Cas9的基因组编辑新技术
韩春雨NgAgo基因编辑技术可重复性引质疑
Nature热议NgAgo基因编辑技术:一篇论文获得的惊讶结果




脸谱网(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夫妇捐资30亿美元 攻克重大疾病

脸谱网(Facebook)创始人、首席执行官Mark Zuckerberg(扎克伯格)和他的妻子Priscilla Chan,并不是第一个试图涉足科学界的亿万富翁,今年9月份,他们宣布出资30亿美元,募集一支“梦之队”的科学队伍,共同努力推动基础科学研究。

扎克伯格夫妇30亿美元攻克重大疾病
小扎30亿美元能攻克疾病吗?她来告诉你



2016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授予了细胞自噬研究

北京时间10月3日,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由于其在细胞自噬机制研究中取得的成就而获得该项殊荣。

陪跑三年,他终于获得了诺贝尔奖
2015诺贝尔奖预测之三:细胞自噬可能上榜吗?
2016诺贝尔化学奖揭晓:诺奖得主与中国的渊源



往届回顾:    
>> 2015年生命科学十大新闻 >> 2014年生命科学十大新闻 >> 2013年生命科学十大新闻
>> 2012年生命科学十大新闻 >> 2011年生命科学十大新闻 >> 2010年生命科学十大新闻
>> 2009年生命科学十大新闻 >> 2008年生命科学十大新闻 >> 2007年生命科学十大新闻
>> 2006年生命科学十大新闻 >> 2005年生命科学十大新闻  


设计制作:生物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