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技术专栏 > 新一代测序
  • Illumina发布超高通量的NovaSeq S4流动槽

    备受期待的NovaSeq S4流动槽在两天内可产出6TB,是高强度测序应用的理想选择。如今,用户每次运行最多可测序48个人类基因组或384个外显子组,而时间不到48小时。 [2017/10/20]

  • Illumina推出一款全新的文库制备产品[新品推荐]

    近日,Illumina宣布推出一款全新的全基因组测序(WGS)文库制备产品——Nextera DNA Flex,它让全血和唾液样本省去了样本制备,也让文库制备流程跳过了一些繁琐步骤,比如DNA的机械片段化、定量和归一化。 [2017/10/16]

  • 未来40年,DNA测序将走向何方?

    40年前,Sanger测序技术诞生,让DNA片段的测序成为现实。自此,DNA测序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越过一座又一座的里程碑。那么,未来40年,DNA测序又将变成什么样?Eric Green、Edward Rubin和Maynard Olson三位科学家本周在《Nature》上发文,展望了这项技术的未来。 [2017/10/13]

  • 从STR到新一代测序:法医分析在前进

    在很久以前,破案靠的是福尔摩斯。不过,神探毕竟有限,苏格兰场还是需要可靠的技术。从80年代开始,法医实验室就开始利用DNA检测来帮助破解刑事案件,具体技术包括STR和SNP分析以及mtDNA测序。近日,《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指出,调查人员目前已开始采用新型的工具和技术。 [2017/9/29]

  • RNA-Seq技术:从2009到2017

    2009年,耶鲁大学的科学家如此评价RNA测序:这些使用RNA-Seq的研究已改变了我们对真核转录组复杂程度的看法。RNA-Seq能够比其他方法更准确地测量转录本及其他异构体的水平。如今,分子生物学家已将RNA-Seq视为探索RNA的最灵敏方法。 [2017/9/15]

  • 长读长测序揭秘基因组中被遗忘的角落

    单分子实时测序(SMRT)技术的出现以及超过12 kb的平均读长,让科学家如今能够可靠地检测结构变异。最新发表的研究表明,以前的人类基因组数据明显低估了结构变异的数量,以及它们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2017/9/13]

  • 单细胞RNA测序技术回顾(三):Drop-seq和inDROP

    哈佛大学的两个团队将微流体技术引入单细胞RNA-Seq方法中,分别开发出Drop-seq和inDROP。2015年,这两种方法发表在同一期的《Cell》杂志上。它们的出现,让快速、低成本地分析数千个单细胞的基因活性成为现实。 [2017/9/6]

  • 单细胞RNA测序技术回顾(二):CEL-Seq

    在此,我们将回顾一些重要的单细胞RNA测序技术。上一篇,我们回顾了Smart-Seq技术,这一次,我们聚焦同年发表的CEL-Seq技术。 [2017/9/5]

  • 单细胞RNA测序技术回顾(一):Smart-seq

    自2009年汤富酬等人首次报道单细胞RNA测序技术以来,许多新颖的技术被开发出来,可以更快速、更低成本地提供更多信息。这将大大增加我们对细胞的了解。在此,我们将回顾一些重要的单细胞RNA测序技术。 [2017/9/4]

  • PacBio测序实现复杂细菌基因组的完整组装

    香港大学的科学家最近比较了长读长平台和短读长平台在测序和组装细菌基因组上的结果。他们确定,只有PacBio的长读长测序技术能够产生高度准确且完整的组装。这项结果发表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上。 [2017/8/23]

  • 让我们来谈谈困难样本的NGS文库制备[选购宝典]

    面对一些难以对付的样本,比如核酸量有限的、高度降解的或富含抑制剂的,过去人们只能摊摊手,表示无能为力。当然,科研人员的智慧是无穷的,这些问题可难不倒他们。 [2017/8/11]

  • 啥!?人类基因组还没有真正完成全基因组测序呢!

    或许大家还记得2003年来自“纽约时报”的报道—— “科学家称人类基因组已经完成了DNA的测序”。那一年“人类基因组”这一历史性成就不仅被《Science》和《Nature》杂志争相报道了,同时也登上了世界各地的新闻头条。然而,事实却存在着一些问题。 [2017/8/4]

  • 首个DNA应用商店上线,带你轻松玩转DNA

    通过简单快速的检测,你可以了解有关血统、健康、营养和健身等方面的信息,比如设计一款适合你遗传组成的健康饮食,了解你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了解你的母乳中有多少DHA,甚至根据你的DNA定制一款独一无二的围巾。总之,轻松玩转你的DNA。 [2017/7/27]

  • 生物学家的160小时 vs 人工智能的10分钟

    阿尔法狗的高超棋艺让人们惊叹不已,其实,人工智能不仅能用于下棋,还能用来治病。近日,研究人员将全基因组测序与人工智能分析相结合,能够快速地鉴定出脑瘤样本中的可操作突变。 [2017/7/17]

  • 癌症与免疫系统初探5:肿瘤免疫治疗

    基于树突状细胞(DC)的肿瘤疫苗耐受性良好,副作用少,可产生抗肿瘤的免疫应答,但从总体而言,它们的好处仍然有限。最近的研究表明,CD141+ DC在抗肿瘤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直接针对体内DC的疫苗目前正在开发中。 [2017/7/10]

  • PacBio 全长转录本测序发现新的前列腺癌生物标志物

    最新一期《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刊登了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团队关于前列腺癌肿瘤标志物的最新研究成果,文章题为“Androgen receptor variant AR-V9 is co-expressed with AR-V7 in prostate cancer metastases and predicts abiraterone resistance”。 [2017/7/6]

  • 癌症与免疫系统初探4:肿瘤微环境

    肿瘤微环境被定义为肿瘤存在的细胞环境。这包括周围的血管、免疫细胞、成纤维细胞、其他细胞、信号分子以及细胞外基质(ECM)。研究也报道了肿瘤与微环境之间的动态关系。 [2017/7/4]

  • miRNA的测序文库制备,你需要注意什么?[心得点评]

    miRNA通常是利用RT-qPCR和芯片来研究的,但miRNA测序却能让你发现一些新东西。尽管miRNA的测序在本质上与其他RNA相同,但样本处理时的一些步骤却是不同的。这篇文章将介绍一些最新的方法,帮助你高效制备miRNA-Seq的文库。 [2017/6/30]

  • 癌症与免疫系统初探3:肿瘤免疫编辑

    肿瘤免疫编辑是适应性和先天免疫系统控制肿瘤生长和塑造肿瘤免疫原性的过程。此过程包括三个阶段:清除(elimination)、平衡(equilibrium)和逃逸(escape)。 [2017/6/27]

  • 利用PacBio测序检测与胶质母细胞瘤相关但之前无法确定的结构变异

    为了改善胶质母细胞瘤的基因组DNA样品的结构变异检测,金唯智在PacBio Sequel平台上对人类样品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成功鉴定出近20,000个之前无法确定的结构变异。 [2017/6/5]


页次:3/29  每页20  共564篇文章  
分页:[1][2][3][4][5][6][7][8][9][10][>>][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