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投票的读者将获得一次转盘抽奖机会,此次抽奖中奖率高达100%哦,不要错过!
韩春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理学博士,现任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16年5月,韩春雨作为通讯作者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向已有的最时兴技术CRISPR-Cas9发起了挑战。论文发表后,在国内外引发强烈关注,但此后不久,有人提出韩春雨的试验无法重复,有人说可以重复,彼此争论不休、难有定论。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赵立平是我国微生物组研究的排头兵。今年他突然宣布从上海交通大学辞职,原因是其申请的“营养功能性食品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创制”食品重大专项因形式审查不合格被淘汰出局。为了不影响自己母校和科技部的关系,也不牵连其他科学家,赵立平教授决定从学校辞职,以个人身份继续申诉。在这一消息传出后,上海学术界朋友圈被刷屏了。有人支持赵立平跟科技部叫板,也有人支持科技部做出的决定。
卢冠达(Timothy Lu)博士是MIT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工程系的副教授。这位年仅三十五岁的科研新星是一位跨界达人,涉足CRISPR、肠道菌、合成生物学等多个热门领域,曾被麻省理工的百年期刊《技术评论》评为世界青年科技创新家。今年卢冠达博士先后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CRISPR和细胞编程的重大突破。
付巧妹是中科院古脊椎所古DNA实验室暨“中国科学院·德国马普学会古DNA研究中心”主任。近年付巧妹作为第一作者在Nature、PNAS上连续发表数篇重要论文,在早期现代人演化和尼安德特人与早期现代人基因交流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她的研究工作和该实验室的成果已引起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和评价,并被《Nature》杂志选为十位中国科学之星。
丁胜博士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在合成化学、干细胞生物学以及药物研发技术方面具有很强的科研实力和独特见解,创造性地开拓了“干细胞化学生物学”这一前沿性新领域。2009 年被权威杂志 The Scientist评为“年度最佳创新技术”和 “生命科学年度人物”。 2016年清华大学宣布成立药学院,丁胜博士出任为首任院长。
今年9月19日,堪称“中国诺贝尔”的未来科学大奖揭晓,香港中文大学李嘉诚健康科学研究所的卢煜明(Dennis Ming Yuk Lo)教授,因发现可以从母亲血液中提取到胎儿DNA,而获得高达100万美元的生命科学大奖奖金。卢教授早在1997年就发现了孕妇外周血中存在游离的胎儿DNA,并发展出了一套新技术来准确分析和度量母亲血浆内的胎儿DNA,被誉为无创DNA产前检测的奠基人。
吉训明教授是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副院长,主要从事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急性脑梗死溶栓与神经保护治疗研究、慢性脑缺血的适应保护治疗研究和脑静脉病变的诊断与治疗研究。今年七月,吉训明教授及其同事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揭示了中风研究的重要发现。他们的研究显示,中风后的受损神经元向星形胶质细胞寻求支援,而星形胶质细胞会将自己的线粒体捐献出去。
今年6月份,《Nature》杂志评选出十位中国科学之星,其中生物学领域的代表人物之一就是清华大学的结构生物学家颜宁,她观察到了蛋白质在原子层面如何工作,并对细胞膜上嵌入蛋白质的结构展开了深入研究。今年,颜宁的成果一直在不断地涌现,取得了一系列引人瞩目的蛋白质结构。
张锋博士是麻省理工学院脑与认知科学助理教授、McGovern 脑研究所和Broad研究所核心成员,曾荣获美国生物医学大奖:瓦利基金青年研究家奖。作为热门技术CRISPR的先锋人物,张锋今年依旧保持了自己的高产势头,在顶级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新突破。备受瞩目的CRISPR专利纷争,使他继续处于风口浪尖的位置。
庄小威教授在她34岁时就成为哈佛的化学和物理双学科正教授,是哈佛物理系和化学系少有的双科教授,2012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她所研发的超高分辨率技术与诺奖得主Eric Betzig的成果不相伯仲,却和2014年的诺贝尔化学擦肩而过。今年,庄小威教授通过超高分辨率成像在表观遗传学、单细胞分析等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的研究成果。
今年6月20日《Nature》杂志介绍了10位中国科学家。他们由Nature记者和编辑选出,在神经科学、中微子、空间科学以及结构生物学等领域有重要影响,对提升中国在全球科学领域的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来自中国科学院系统的5人当中,就包括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高彩霞,她最先将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用于小麦和大米等农作物上。
病毒在我们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埃博拉病毒、寨卡病毒,还有许多新发病毒陆续出现。今年高福院士研究组做出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比如揭示了埃博拉病毒糖蛋白结合它的内吞体受体的机制;寨卡病毒对睾丸和附男性生育能力的影响等等。
今年7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肿瘤学家卢铀教授领导的研究组获得了华西医院审查委员会的伦理批准,开展全球首例人体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临床试验。目前他们已将携带CRISPR编辑基因的细胞注入了人体,这些细胞来自肺癌患者组织中的免疫细胞,最终结果将在六个月后揭晓。
细胞死亡有很多种方式,今年10月,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王莹飞博士通过蛋白芯片筛选发现了特殊死亡方式:parthanatos通路中的细胞死亡因子,并发现了一种特殊蛋白会导致中风过程中脑细胞的最终死亡,这种蛋白被称为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
北京大学药学院周德敏教授等人在Science上发文,以流感病毒为模型,发明了人工控制病毒复制,从而将病毒直接转化为疫苗的新技术,这一发现颠覆了病毒疫苗研发的理念,成就了活病毒疫苗的重大突破。
现任云南大学特聘教授的于黎在生物多样性演变机制及资源生物持续利用的分子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诸多原创性成果。今年她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科院北京基因研究所等10多家研究机构合作,成功破解了金丝猴适应高原的秘密,并揭示了其适应高海拔环境的遗传机制。
今年年初,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分子生物学家仇子龙等人在世界上首次建立了携带人类自闭症基因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这为深入研究自闭症的病理与探索可能的治疗干预方法提供了重要基础。同时今年7月,他也表示重复出了韩春雨NgAgo技术。
斯坦福大学亓磊(Lei Stanley Qi)教授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任斯坦福大学生物工程学、化学和系统生物学系的助理教授,近年来他在CRISPR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比如第一次采用CRISPR-Cas9系统的变种技术,改变了读取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基因组的方式。
生物通诚邀您参与2016年度生命科学十大风云人物评选活动,以独特的视角观察2016,选出您心目中最具影响力的生命科学领域十大科技人物。
评选内容:2016年1月1日起至2016年12月15日,对生命科学领域产生重要影响的华人科技人物。
活动主要形式:采用网络投票形式,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读者对候选人物进行投票,结合专家意见,最终诞生本年度的十大人物。
版权所有:生物通